游侠
【战国时期有位名士叫武惠君,其出生高贵,识朝堂之礼,颇受大王和贵族的欢迎。武惠君却不喜欢布衣之徒,认为草民无教。一日,武惠君在家中招养士。】
玄乐:在下玄士甫,常行民间,若大人识在下,在下定效犬马之劳。
(资料图片)
武惠君:尔家室可有所作为?
玄乐:不曾有。
武惠君:臣子比和有马一匹,尔去照料吧。
【玄乐怫然,将刀从袖口抽出,放于地面。】
玄乐:大人若不喜在下则可驱之,怎以此羞辱在下!
【玄乐说罢,便转头离开。】
【门侍拦住玄乐,玄乐大怒。】
玄乐:今大人不识在下,在下欲去,为何阻拦?
武惠君:门者莫拦,令其去也!
【事后,一日,武惠君出游。忽有一箭从林中射出。武惠君大惊,从车跌下。侍从寻贼踪迹,无果。】
【莫氏莫荆来见】
莫荆:阁下应好生静养。
武惠君:此事,定与日前那布衣之徒有关。
莫荆:布衣之徒实在可憎,今有杀君之心,明便窃国乱世。
武惠君:有劳阁下来访。
莫荆:无妨,下次再见,则可将其杀之。
【几日后,武惠君府中玄乐求见。】
武惠君:尔还敢再来?!
玄乐:大人当今朝局有变,望大人当心!
武惠君:来人,绑了这厮。
【左右将玄乐捆绑】
玄乐:这是为何?
武惠君:没想尔竟如此歹毒,令尔离府,竟欲于林间害吾!
玄乐:在下怎敢,在下走后,未去林中,也未敢有害君之心。
武惠君:尔怀怨于心,布衣之徒皆是如此!
玄乐:今夜会有刺客,在下愿护君平安,能否事后再议此事。
【武惠君思量许久】
武惠君:若无事尔当于日出受斩。
【夜中,武惠君寝室外有人惨叫】
【众人去看,只见一提刀刺客被玄乐摁于地。刺客招供,称自己受莫氏一族之令来夺武惠君性命】
武惠君:尔无罪,反救吾命。此是酬劳。
【下人拿出一箱金钱】
玄乐:在下护大人不为钱财,只是早就知道大人有危。在下只是做了自以为对的事。
【侍从们劝武惠君将玄乐留下】
武惠君:其欲去,吾不便留。吾不纠结其先前的无礼已经很好了。
【数月后,大王病亡,其膝下无子。临死前令武惠君为摄政,令莫家四岁的莫衡为大王】
【一日,众人于朝中商讨国家未来的走向。玄乐竟于殿外求见。】
玄乐:大人当今天下以秦国最为强大,大人不如降于秦。
【众人大怒】
莫荆:尔为何人?竟敢谣言惑众!
武惠君:吾受先王之托,怎可将国献于秦。
莫荆:无需多言,来人杀了此人!
【侍从拔刀】
武惠君:住手,玄乐,尔有何意?
玄乐:在下只是做自以为对的事。若大人今后有难则可至阳郡避害。
莫荆:阳郡是何处。
玄乐:在下的故乡。
莫荆:布衣之徒心怀不轨,怕是秦派的间者!
玄乐:在下非间者,无二心,在下仅行义事。
【玄乐面容严肃】
莫荆:秦兵要是来了,尔的故乡怎能保护大王和武大人!能让国家平安的只有君子,布衣之徒只会向秦兵低头罢了。
玄乐:哈哈哈,布衣之理,布衣之义,有谁能看见?大人能吗?
莫荆:拖出去!
玄乐:大人可否让在下先回乡一次,之后在下自会来受罚。
武惠君:莫大人令其去罢,此人救过余一回。
【武惠君看向莫荆】
莫荆:可,可是......
武惠君:吾受先王之托居侧以摄政,此事当由吾定夺。
【春去冬来,玄乐求见】
武惠君:尔此来,无再返。
玄乐:生前还有一言。
武惠君:说。
玄乐:若无路,可至阳郡。
【不久,玄乐被枭首示众】
【春秋相去,岁月如梭,秦一统天下】
【公元前220年,莫家通秦,武惠君受人之害,开始逃亡】
【至一峡间,遇秦兵,于危难时,被两布衣相救】
武惠君:吾感激不尽,谢二位相救。
布衣A:若大人无路,随在下来吧。
【三人过峡,见平原有城,其中人安乐平和,四处不见秦兵。】
布衣B:望求大人姓名。
武惠君:武姓。
【说罢,二人下跪,武惠君为之大惊。】
布衣B:在下的父亲曾侍奉一位武大人,是阁下吗?若是,请告诉在下父上其人今在何处。
武惠君:家父何名?
布衣B:玄姓,名乐。
布衣A:听娘说父亲曾是任侠,为了养育我等便去侍奉贵人。因为自幼没见父亲,很多都是听娘说的。
布衣B:唯一一次见面,父亲嘱托我等今后阳郡有位武姓大人会来,让我等以礼相待。此后再没见过父亲。当今阳郡的平安是父亲努力的结果,父亲减了大家的粮税,称这是武大人的命令。阳郡百姓无不感恩武大人。大人,向大家说出大人的姓名。百姓都会高兴的。
【次日,武惠君与二人相别】
武惠君:为何足下不恨余?
布衣A:父亲说其只做自认为对的事,我等尊重父亲所认为的义。
完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死生矣。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