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1日电 (周燕玲)近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多学科团队合作成功为一名1月龄孩子实施肝动静脉血管介入封堵术,此次的手术治疗属贵州省首例,目前患儿术后恢复良好。
据悉,出生仅40天的晨晨(化名)出现了明显的呼吸窘迫表现,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奶量下降,家属紧急带孩子就诊于当地医院,但治疗效果欠佳。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毅然将晨晨转院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省医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就诊。
在对晨晨病情进行了研判后,迅速得出结论,第一时间启动了MDT多学科联合救治程序,邀请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及省医小儿外科、介入科、心脏外科、肝胆外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的专家,共同拟定对晨晨的救治方案。
经专家组会诊认为,导致晨晨当前的心肺功能衰竭的绝大部分因素来自于基础疾病先心病以外的肝血管瘤所致,如果施行手术切除治疗势必会对晨晨的肝脏进行部分切除,这将对1月龄的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切除手术创口巨大,术后恢复也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
而另一个方案是对肿瘤施行微创手术进行介入治疗封堵,同时,对肿瘤供血的主要血管再配合内科治疗,尽管这一方案总的治疗时间更长,但对孩子的手术伤害最小,术后恢复也更容易,先心病也将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逐渐改善有免于手术的可能性,尽管所有人都明白最优治疗方案,但另一个难题也摆在了所有人面前,新生儿股动脉纤细,常规股动脉鞘作为入路存在术后股动脉闭塞下肢缺血风险,故采用了经股动脉单纯微导管超选择性栓塞,手术难度大大增加,1月儿童的血管极细,血管壁极薄,手术风险极大。
经过研究,贵州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副主任顾福嘉团队承接该项手术任务,PICU监护团队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CICU团队通力合作,为患儿创造较好的术前条件,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手术期间患儿生命体征稳定,血管瘤的血流量逐渐减少,测定心肺功能显示均较术前改善,疗效显著。
目前晨晨术后恢复良好,在联合使用内科药物后肿瘤开始缩小,后续将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药物继续随访治疗。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岑介绍:这已经是近2个月来由PICU主导的第二次全院MDT多学科联合救治的患者,1个月前一个年仅9岁的罕见脑梗阻患儿,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多位专家联合救治成功实施取栓术并逐渐康复,综合性医院强大的联合救治能力得到了充分应用和发挥接连两例儿童重症监护团队与传统成人科室之间的合作所取得的成功,向全省人民展示了在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指导建设下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与贵州省人民医院所能发出的巨大潜能。(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