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大同市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和大同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全面聚焦“6+2”农业发展赛道,围绕设施农业、畜牧业、林下经济、渔业、高标准农田、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黄花、黄芪两大特色产业,积极构建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98元,同比增长9.4%,增速全省第一;一产增加值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3.0%;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7亿元,同比增长3.2%。
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业确定为转型发展的四大新赛道之一,提出“融入京津冀、农业要先行”要求,围绕农业“双十”目标,成立种植业、黄花、黄芪、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11个专班,聘请12名专家提供智库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大调研,形成《大同市粮食生产和提高农业效益调研报告》及黄花、黄芪、预制菜、畜牧、设施蔬菜、杂粮等7个调研报告,进一步廓清思路,明确产业发展创新路径和重点举措。着力推动与中粮集团、中储粮、国电投、中信集团、北供、浙江农发、百胜、新希望、蒙牛、伊利、神农集团等行业龙头的接谈合作,目前大同市已与北供、百胜、神农等企业形成实质性合作成果。
全市进一步强化政策创设,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一号文件),人才振兴、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黄花产业四个实施意见和黄花产业、“融入京津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机旱作膜下滴灌、设施农业四个专项行动,全面构建起“1+4+4”“三农”政策体系。今年,大同市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支持农业发展资金0.3亿元,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56亿元,已全部到位,其中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60%。同时,加快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政策,2.78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和2143.55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已到位,目前正在进行数据上报和发放。
坚持项目驱动,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力。今年,大同市聚力推进210个、总投资185.53亿元的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00.27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6.13亿元,占计划的36%。全市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扩大豆、扩油料”总体要求,持续优化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440.2万亩,大豆和油料分别播种16.42万亩和27.6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中央和省级每亩补助200元基础上,市级每亩追加补助100元,圆满完成6万亩省下达任务。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半年推进2022年19.06万亩、总投资2.8亿元的9个项目建设,2023年31.07万亩、总投资8.6亿元项目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10月底前可全部开工建设。此外,大同市涉及云州、阳高和天镇3县区的册田等灌区项目成功入选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今年以来,大同市突出“特”“优”,坚持标准化引领、品牌化营销、集群化发展,全力推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做优做强。黄花产业方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黄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2023年鲜黄花销售方案》,截至7月30日,全市鲜食用黄花(二角)累计生产52.82万斤,首批3吨鲜黄花销往天津。畜牧业方面,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类饲养量分别达174.8万头、36.4万头、336.3万只和1873.7万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2.4万吨、3.9万吨和20万吨。设施蔬菜产业方面,阳高县与寿光市昇景海洋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0亿元建设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天镇县与山东铭宸集团合作项目规划投资25.8亿元,建设国家级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产品物流园、玻璃温室大棚和特优蔬菜种苗培育项目。上半年,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78万亩,蔬菜播种21.4万亩、产量2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和9.2%。有机旱作农业方面,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结合全膜双垄沟播、水肥一体化等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实施滴灌面积54.52万亩,力争项目区粮食单产提升200斤以上。中药材方面,恒山黄芪专业镇入选首批市级特色专业镇,相关产业年产值可达13亿元;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单;浑源县管儿乡恒山黄芪基地入选第二批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食用菌产业方面,加大食用菌菌棒生产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延伸产业链条,上半年生产食用菌菌棒560万棒、产量1585吨。杏果业方面,建成新优品种示范园500亩,改造中低果园面积2000亩,种植和嫁接西梅2000亩;上半年杏产量6500吨、产值0.52亿元。农文旅融合方面,云州区唐家堡、余家寨和新荣区张布袋沟3村入选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在长城旅游一号公路沿线打造以油菜花、向日葵等为主的景观农业2.6万亩;忘忧农场入选全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上半年,休闲农业接待3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亿元。此外,全市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水产养殖主体达69个,产业项目61个,上半年水产品总产达1382.4吨,同比增加172.4吨,增幅14.25%;渔业产值达2794.02万元,同比增加488.82万元,增幅21.21%。(记者苑捷)
关键词: